日本離“氫能社會”有多遠?
去年以來,日本加速了氫能的開發試驗和社會應用。其有發展但也有不確定性,實現“氫能社會”將是“一山放過一山攔”。
當前局勢引發的能源焦慮,為日本建立“氫能社會”的努力再添“一把火”。
2011年福島核事故后,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了“氫能社會”構想。相關分析認為,日本將氫能視為“脫碳社會的一張王牌”,在氫能領域野心勃勃,希望成為“全球首個氫經濟體”,邁入“氫能社會”,并引領全球市場。
去年以來,日本加速了氫能的開發試驗和社會應用。其進程有發展但也有不確定性,實現“氫能社會”將是“一山放過一山攔”。
1.氫能開發走過半個世紀
20世紀70年代,高速增長的日本經濟對國際石油高度依賴,但石油危機的爆發迫使日本采取一系列節能措施,并開始重視新能源,氫能作為一條技術路線受到關注。
1973年,日本成立“氫能源協會”并出臺了一系列計劃,包括1974~1992年的“陽光計劃”、1978~1992年的“月光計劃”、1993~2002年的“新陽光計劃”以及1992~2002年的“WE-NET計劃”,涉及制氫技術、燃料電池和液化儲氫的研發等領域。
這些計劃依托大學和企業開展,促進了有機化學氫化物法、液化儲氫法等技術的發展。豐田汽車公司也在1992年啟動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。
但這一時期日本能源轉型的重心是“核電+液化天然氣(LNG)”,前者瞄準能源自立,后者較煤炭石油更為清潔。
2011年福島核事故震碎了日本的“核電夢”,天空亦出現了久違的黑色粉塵——重啟煤電的排放物,日本能源自主與環境污染壓力都隨之而來。“氫能社會”構想就是這一背景下產生的。
2014年是日本氫能實用化的啟動之年。這一年公布的“第四次能源基本計劃”提出,“期待氫能在未來二次能源中發揮關鍵作用”,將氫能定位擴展到大規模發電;同年,日本又提出了“氫能與燃料電池路線圖”,以及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實現“氫能社會”的具體措施和步驟;相應地,豐田汽車公司和本田汽車公司決定將燃料電池汽車投入市場,巖谷產業和JX日礦日石能源公司公布了加氫站的氫能售價。
2017年日本發布了“氫能基本戰略”,計劃到2030年實現每年30萬噸的氫能產量,成本降至每標準立方米30日元(1日元約合0.05元人民幣);實現100萬千瓦的發電裝機規模,發電單價降至17日元/千瓦時;實現加氫站擴建至900所,氫燃料電池汽車、氫燃料電池巴士分別增至80萬輛、1200輛,以及向530萬家庭普及“家用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系統(ENE-FARM)”;發展“可再生能源制氫”。
該戰略提出了實現“氫能社會”的“3E+S”原則——首先保證能源穩定供給(Energy Security),在安全(Safety)的前提下,通過提高經濟效率(Economic Efficiency)實現低成本能源供給,最大限度地追求環境適宜性(Environment)。“氫能基本戰略”也成為日本“第五次能源基本計劃”的一部分。
2019年,日本又制定了“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開發戰略”,促進固體高分子燃料電池、固體燃料電池、氫能基礎設施等研發。
隨著“碳中和”成為國際熱門話題,日本在氫能應用方面再次提速,于2021年將2020年底發布的“綠色增長戰略”更新為“2050碳中和綠色增長戰略”。
該戰略將氫能作為14個重點發展領域之一,計劃未來10年投入3700億日元扶植氫能產業;到2030年實現氫能年供應量300萬噸,2050年實現氫能年供應量達到2000萬噸;推動氫能煉鋼、水電解等技術發展;建設穩定的氨供應鏈,2030年前普及“20%氨、80%煤炭”混燃發電,2050年實現純氨發電。同時,還出臺了財政稅收、綠色創新基金、國際合作等多方面配套措施。
2021年發布的“第六次能源基本計劃”提出,建立國際氫能供應鏈,推動氫能在制造業中的應用和生產方式轉型,提升社會對氫能的需求。
2.現實與目標的差距
多年的政策扶植,讓日本在“氫能社會”普及方面較其他國家走得更遠。最成功的案例是,ENE-FARM近年來的銷量呈指數級增長。該設備售價目前已降至100萬日元以下,較2009年面世時便宜了約2/3,且機身尺寸逐年變小、更易安裝。截至2021年底,ENE-FARM累計銷量已超過43.3萬套,大大超出2017年“氫能基本戰略”設定的“2030年30萬套”目標。
ENE-FARM的工作原理是將天然氣轉化為氫氣,氫氣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,為住宅供電、供熱。日本資源能源廳數據顯示,ENE-FARM發電的能源轉化率為40%~55%,加上余熱利用的綜合轉化率為80%~97%,遠高于41%(包含電力輸送損耗的火力發電轉化率)。
ENE-FARM在日本的普及得益于政府補貼,但更源于日本這一國家的特殊性——多為獨立住宅,便于安裝;電費較貴,可節省開支;災害頻繁,具備災后應急功能。
其他領域的氫能應用,目前與政策設想還有一定距離。
例如,加氫站的建設進度并不理想。從2014年啟動到2022年5月底,共計161所加氫站投入使用,其中“首都圈”59家、“中京圈”48家、“關西圈”19家、“九州圈”14家,僅較2022年1月底新增4家。按此速度,日本只能在2030年完成最新政策目標1000家加氫站的1/3。
再如,燃料電池汽車的銷售也不理想。豐田公司2014年推出了第一代“未來(MIRAI)”燃料電池轎車,但由于售價高、基礎設施缺乏,銷量一直不佳。2020年推出的第二代“未來(MIRAI)”趕上“碳中和”熱,才在2021年實現了5600余輛的銷量,占其累計銷量的一半以上,但距離實現2030年全球200萬累計銷量的目標尚遠。
這些現象反映出日本“氫能社會”構想的底層邏輯和技術路線存在缺陷,而這些缺陷往往被氫能的優秀化學特征掩蓋。氫能是二次能源,在社會應用中的區位與同為二次能源的電能更相近,與石油天然氣稍遠。
日本設想的理想型“氫能社會”的能源系統,是用可再生能源產生的氫能替代電能,形成分散式的氫能儲運和應用系統,完全改變現有的能源系統結構。這種替代受眾多客觀條件約束,相較電能存在大容量和長時間儲存難的問題,在一些情況下效能未必優于電能。
退而求其次,用氫能替換生產生活場景中的石油天然氣也存在一些障礙。
例如,氫能的儲運條件不如石油天然氣,所以才有“氫轉氨”技術路線的出現;“灰氫”“藍氫”并未根治碳排放問題,卻憑空增加了成本;社會對“綠氫”的熱情,與石油天然氣價格正相關;日本本土缺乏新能源制“綠氫”的客觀條件,“綠氫”也和石油天然氣一樣依賴進口。
因此,按照“第六次能源基本計劃”,日本2030年利用氫和氨產出的電能僅占其能源消耗的1%,微乎其微。目前日本有5座核電站恢復運轉,日本首相岸田文雄7月14日表示“指示最多使9座核電站運轉”,以保障通貨膨脹下冬季電力穩定供應。
3.不斷拓展氫能應用場景
面對全球“氫能熱”,日本正努力克服困難和不確定因素,拓展更符合市場規律的氫能應用場景,但多數應用是對原有天然氣技術的升級,與理想“氫能社會”還有一定距離。
一是開發氫內燃機汽車。
豐田公司社長豐田章男多次表示:“敵人是碳,不是內燃機。”從2021年開始,豐田采用拉力賽方式測試氫內燃機汽車。測試車以兩廂“卡羅拉”為原型,底盤離地13厘米,搭載液氫,理論續航里程較燃料電池汽車增加一倍,成本反而更低。
“未來,液氫儲存器可以做到又平又小,甚至可以與底盤融合,更具商業前景。”豐田章男說。氫內燃機汽車可以繼續使用燃油噴射系統和渦輪增壓器,更符合原有汽車供應鏈廠商的利益。目前,美國汽車零部件公司博格華納正在為日本的相關客戶提供技術支持。
二是開發氫能火車、船舶和飛機技術。
東日本旅客鐵路公司(JR東日本)正在開發使用氫燃料電池和蓄電池的混合動力列車“云雀(HYBARI)”,已于2022年3月在南武線試運行,預計2030年投入使用,以替代部分線路上的柴油火車。
洋馬控股計劃2023年推出船用氫燃料電池系統。
三井機械正在岡山縣玉野市建設大型船用氫燃料發動機的試驗設施,預計2023年6月完工,該設施可產生20兆帕高壓氫氣,每小時供給1000立方米。
川崎重工已完成全球首個船用氫燃料鍋爐的基本設計,計劃在2025年左右投入實際應用。
東芝正在開發新一代電動飛機核心部件,可供搭載數十人的中型飛機使用,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商業化。其子公司東芝能源系統已開發出2000千瓦原型機,大小只有同樣功率普通電機的1/10。
川崎重工正在開發氫動力飛機的關鍵部件,如燃燒器、儲氫箱,計劃2040年實用化。
關西3家機場將與空客合作,共同研究機場氫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。
三是開發氫能作業機械。
日本最大農機廠商久保田,計劃2023年在歐洲市場推出小型電動拖拉機,2025年面向歐美開發出中大型氫燃料電池拖拉機。
洋馬控股計劃2025年推出電動農機,并考慮在中大型農機上使用氫能動力。
小松制作所將與康明斯合作開發采礦卡車氫燃料電池,目標是2030年實現商業化。
四是探索氫氣發電技術。
三菱重工正在開發核電制氫技術,并計劃2030年推出僅靠氫氣即可發電的大型渦輪機,目標是2030年脫碳業務實現3000億日元銷售額。川崎重工計劃2026年在沖繩具志川火力發電站啟動“氨、煤混燃”發電試驗。
五是試驗氫能的工廠應用。
2022年4月,松下在滋賀縣草津市的工廠安裝了99臺5千瓦可調節功率的燃料電池,體積與小型自動售貨機差不多,配合570千瓦光伏發電使用,目標是成為“全球首個利用可再生能源驅動的氫燃料工廠”,同時積累“工廠能源管理系統”技術。
日本制鐵和JFE鋼鐵正在建設小型氫氣煉鐵試驗機,預計2024~2025年開始試驗。神戶制鋼正在兵庫縣高砂市試驗“氫氣供應控制系統”,尋找穩定供氫、減少浪費的方法。
六是構建國際氫能供應鏈。
今年2月,川崎重工和巖谷產業完成了液氫海運試驗——澳大利亞褐煤轉化的2噸液氫,用川崎重工建造的液氫運輸船,長途跋涉9000千米到達日本神戶機場島的“Hytouch神戶”——世界首個液化氫裝卸基地。這是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(NEDO)的示范項目,計劃2023年后開始新的驗證試驗。
此外,三菱重工已參與美國猶他州氫能發電項目,三井物產有意同阿聯酋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開展液氫運輸合作,東洋工程亦有意在印尼生產“綠氨”。
(來源:《環球》雜志)
推薦新聞
-
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
2024-05-08
-
重磅!又一省份全面放開化工園區外制氫!
2024-03-28
-
現代氫能首批氫能物流車示范項目在廣州開啟試運營
2023-12-25
-
最高1000萬元補助!武漢青山區征求意見促進氫能產業發展
2023-12-22
-
我國西南地區最大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正式投運
2023-12-22